公共艺术专业介绍
日期:2021-12-24 | 点击量:
专业定位
公共艺术专业下设两个方向:公共文化艺术方向和公共空间艺术方向。专业定位于培养能适应我国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符合珠三角大湾区公共艺术行业需求,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具备工匠精神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培养目标
公共艺术专业培养爱国、爱党、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基础和具备公共艺术造型与研究能力,通达当代文化精神,能塑造城市乡村公共艺术空间景观、优化公共空间环境品质、挖掘地域文化符号、通过艺术行为传递人文关怀的综合性人才。本专业旨在培养综合景观学、环境设计、雕塑装置、绘画等多学科特点,利用自身教学和实践的优势,致力于培养能立足广州,面向广东,乃至辐射全国的具有专业知识理论和基本技术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规格
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总需修满162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33学分,公共选修课10学分,基础必修课21学分,专业必修课33学分,专业组选课16学分,专业任选课12学分,专项实践15学分,其他实践22学分。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要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道德修养。
2.知识要求:掌握公共艺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相关公共艺术领域的设计制作方法和有关技术理论知识;具备应用相关公共艺术领域内的公共艺术品进行设计制作的理论框架;熟悉相关公共艺术领域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城市公共艺术领域各种艺术表现手段的应用前景、需求发展动态等方面知识;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理论分析的体系,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
3.能力要求: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具备现场调查,基础资料收集,定量与定性分析、评价和综合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包括具备空间想象和再造能力,能够提出针对不同环境不同需求的创意设计方案;表达知识的能力,包括掌握画面、文字及口头表达技能,具备实体装置制作、计算机模拟及机械和声光电的应用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包括具备较强的交流、沟通、组织和团队协作能力。
4.素质要求:爱岗敬业,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素质和团队合作素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心健康,能通过教育部规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组选课,专业任选课,专项实践和其他实践类课程等。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中外美术史、影像基础、公共景观设计、装置艺术设计、公共艺术策划与传播、综合材料试验、空间形态设计、展示设计、公共雕塑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壁画设计和陶艺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包括:户外写生实践、速写实践、综合材料创作实践、材料与工艺实践、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公共艺术调研实践、工作室创作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报告)。
师资队伍
公共艺术专业拥有一支适应学校专业发展和教学规模的,专业技能强,教学素质高,职称优良,学历、专业、技术资格和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本专业现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4名。教师中博士2名,占比20%;博士在读1名,占比10%;硕士7人,占比70%。本专业内教师6人来自美术学专业,2人来自艺术设计专业,1人来自设计学专业,1人来自教育学专业。
教学条件
公共艺术专业现有17间工作坊和实训室,具体包括陶艺工作坊,雕塑工作坊,家居工作坊,造型艺术实训室,基础绘画实训1室、2室、3室、4室、5室、6室、7室、8室,书画艺术工作室,油画艺术工作室,艺术道具1室、2室、3室。此外,本专业还与广州市黄埔区少年宫等多家单位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