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建设生态和人文的滨水城市设计,9月25日,我们环境教研室主任周子豪在浅草堂副院长方敬恩的介绍下,带队到番禺区海鸥岛进行生态修复项目的调研,实地参观了海鸥岛的交通旅游设施和生态发展情况,对海鸥岛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生态保护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调研现场
调研组前往番禺区石楼镇进行调研,海鸥岛位于广州市番禺石楼镇范围内,面积34.61平方公里,是广州面积最大的原生态岛屿。根据广州市《珠江江心岛整体保护规划》,海鸥岛属于限制开发类岛屿,以生态农业为主,休闲游憩为辅。规划提出除了海鸥大桥、虎门二桥外,原则不再新增对外的道路,严禁房地产开发项目进岛,建筑体量以小体量为主,建筑高度不允许超过15米。
调研现场(二)
海鸥岛内水系丰富,具备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岛内目前以农业种植及水产养殖为主。岛内最打眼的是生长在海水里的红树林,它们扎根在海水里,茂密厚实,成片繁殖,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海路交错区生产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态植物。对于保护堤岸、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海水、调节气候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海鸥岛的开发建设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尽量保留自然生态的和河涌环境,满足水生动植物以及鸟类繁衍、栖息需求,修复和保护河涌水生态系统,着力恢复和提高河涌的生态功能,体现生态性、多样性、自然性和亲水性。目前海鸥岛还存在比较突出的交通问题,节假日海鸥大桥塞车严重,岛内道路难以拓宽,难以大规模吸引游客,停车位置也比较少,不利于岛内进一步的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现场合影
调研结束后,调研组在现场讨论了项目调研过程中的发现和成果,生态并不是唯一的诉求,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在注重生态发展的同时,也不应该遗忘城市经济发展。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设计中还能注重推进城市产业化进程。